心心念念谢王爷

是的,你爸爸我就是个小变态么么哒~

【LVHP】人设:HP世界的三国杀

无tag,这不是同人是人设分享。


起因是《红与白》长篇改短后读者们表示这套人设蛮带感,所以分享出来,里面的梗喜欢的太太尽管拿去用。笔者弃权,不会再开《红与白》长篇,以后写HP同人也不会用这里的梗。考虑到写在一起太长,这篇只有LV和HP的人设。GG和AD人设戳这里。

 

-背景-

 

20世纪30年代,英美正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此时欧洲的中心是梵蒂冈控制下的新罗马。在没有保护法的世界,魔法界与非魔法界的冲突日益加剧,宗教的威慑力空前绝后,非魔法界以罗马天主教廷马首是瞻。前任罗马天主教宗在佛罗伦萨传道时不幸遇刺——刺客自称弥撒亚,将领导启示录四骑士带来末世审判,颠覆梵蒂冈的统治。梵蒂冈内部称呼这个人为‘神秘人’。

 

教宗遇刺将本就暗潮汹涌的魔法界和非魔法界推向了对立的巅峰。前任教宗虽然擅长权术但韬略不足,新罗马在他的统治下日渐衰微。正当新罗马帝国岌岌可危时,丛生的乱象中崛起了两位新领导者。领导梵蒂冈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红衣主教,阿不思·邓布利多。他以一致欢呼的方式从秘密会议中脱颖而出,顺利继承了教宗之位。另一位是以维也纳为首的第一帝国开国元勋盖勒特·格林德沃。他集结了魔法界的中流砥柱,在梵蒂冈短暂的权力真空中建立了以魔法界人士为核心的新帝国。第一帝国与幅员辽阔、控制地中海的新罗马南北对峙。

 

身为教宗庇护十三世的邓布利多登基后一直保持着隐秘的身份,谢绝媒体接触,并在暗中追查自称弥撒亚的刺客——伏地魔——和他领导的地下组织沃尔普斯骑士团。不为外界所知的是邓布利多从始至终都知道伏地魔的真实身份,因为伏地魔的亲信之一哈利·波特是邓布利多的学生。但前任教宗遇刺后,哈利·波特坚称自己对伏地魔的刺杀计划一无所知。与此同时,军事力量强劲的第一帝国领袖格林德沃也在帝国元年主动邀请邓布利多前往维也纳参加新年舞会,并提出同梵蒂冈结盟,签署和平条约…

 

-人设-

 

哈利·波特/摘星者(Star Catcher

 

故事直到最后也没明说哈利·波特当年到底知不知道伏地魔要干掉前任教宗。两次阿不思问哈利知不知道伏地魔要刺杀前任教宗,两次哈利都表示自己不知道这件事,不过结果的确是前任教宗死了没多久后阿不思就顺利登基了。

 

哈利的父亲詹姆·波特曾是瑞士近卫队的一员,与妻子莉莉和儿子哈利生活在圣城。詹姆当时参与了一个名叫凤凰社的秘密组织。然后有一天一个人闯入詹姆和莉莉的家把他们夫妻杀害了。当时唯一的目击证人是哈利。凶手无迹可寻。事件发生时哈利一岁,也不记得刺客的长相,对此事唯一的印象是刺客的眼睛。

 

哈利小时候在罗马天主教廷资助的孤儿院长大,并在11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梵蒂冈最好的神学院,但神学院最著名的导师阿不思·邓布利多却力荐他去佛罗伦萨上学。邓布利多知道哈利一直在偷偷追查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不希望哈利生活在双亲死亡的阴影里。

 

哈利去佛罗伦萨后没有放弃追查真凶,在14岁那年锁定了嫌疑人——霍格沃茨理论魔法学教授,赫赫有名的当代理论魔法学奠基人之一,汤姆·里德尔。由于这个人太有名了,哈利觉得自己八成搞错了,于是找了他能找到的一切资料研究里德尔,其中包括里德尔的成名作——《摘星者》。

 

《摘星者》从物理学角度阐释魔法理论。哈利读完之后迷上了里德尔的哲学思想(捂脸),于是在里德尔受邀到梵蒂冈各大学巡讲时,从佛罗伦萨赶去旁听。与里德尔面对面,哈利认出了对方的眼睛,但里德尔行为很正派,哈利没找他对质。接下来的几年,哈利一直在观察里德尔,里德尔也一直在观察他。

 

17岁那年哈利·波特从神学院毕业,里德尔邀请他去霍格沃茨给自己当助教,哈利就去了(捂脸)。接下来的7年里哈利一直跟随着里德尔,在漫长的相处中了解到了里德尔的另一重身份——伏地魔。同时也了解到了里德尔的确是当年杀害了自己父母的真凶。但里德尔并不知道哈利多年以来一直和红衣主教阿不思·邓布利多保持联系。当上任罗马天主教宗遇刺时,哈利已经是里德尔领导的庞大地下组织沃尔普斯骑士的二把手了。

 

哈利在组织内部的代号是Star Catcher,摘星者。

 

人物性格:

 

哈利一出场就干了一件震惊邓布利多的事——身为伏地魔的亲信他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伏地魔要刺杀前任教宗的计划(这件事的直接结果是阿不思成了新教宗)。后来没过几天又干了一件震惊伏地魔的事——同他出生入死七年之后在邓布利多一个指令下就把他卖了(这件事的直接结果是伏地魔被赶出意大利,回到英格兰)——所以哈利的两个老板都对他又爱又恨。哈利是理想主义者,着迷于伏地魔在《摘星者》里阐述的魔法理论学思想,力推邓布利多用伏地魔和格林德沃制衡对方,同时具有大无畏的精神,总是喜欢把自己比作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

 

汤姆·里德尔/伏地魔(Voldemort

 

里德尔22岁就任职霍格沃兹理论魔法学教授,在没有邓布利多的霍格沃茨里顺风顺水(邓布利多那时已经在梵蒂冈了)。他为什么没教黑魔法防御术?物理学的两大分支——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一个探索规则,另一个分析现象。魔法学的两大分支——理论魔法和实操魔法——黑魔法防御术属于后者。里德尔研究的是前者。没有保护法的世界里,魔法和科学、宗教一样,达到了远胜被保护法规则限制的发展阶段。这种发展通常是由理论分支的突破达成的。里德尔就是这么一个牛逼哄哄的理论魔法学大手,年纪轻轻就著书立作,四处讲学。

 

21岁时,里德尔曾发表他的开山之作《摘星者》,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庞加莱等人提出的混沌理论在理论魔法学里的延伸——他认为无序、动荡与变迁是魔法的天性,因为魔法本身具有动态结构,而这一动态结构体现着决定性的、复杂的、不规律的、非周期性的行为,但仍蕴含着某种潜在秩序的特征——魔法的本性,自然和社会系统发展过程在常态下都是混沌的。

 

里德尔在这本书里引用的一个著名的例子——三体问题——它是指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现在已知三体问题不能精确求解,即无法预测所有三体问题的数学情景。而物理学中存在一种利用三体问题创造联星系统的假说。联星系统即两颗恒星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着它们共同的中心运行。人为创造联星系统需要经由重力将两颗恒星捕获并结合在一起——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必须有第三个天体带走被捕获的天体的能量。在三者相互扰动下,系统终会将三颗恒星中的一颗抛出,留下来的两颗星则会形成稳定的联星——典型的动态平衡。

 

这本书启发了哈利,让哈利理解了平衡并非一个静态概念,所以哈利在之后的所做作为都是基于《摘星者》这本书里提出的观念(比如力荐阿不思用里德尔平衡格林德沃),维持动态平衡的稳定常态,混沌中的秩序。

 

但明明是摩羯座却做出了处女座行为的里德尔写完《摘星者》之后又觉得动态平衡不够完美(天才总是爱钻牛角尖)然后继续研究,最终相信混沌是这个世界无法突破的瓶颈,如果能打破这个瓶颈,进入一种称为‘太初’的静态平衡,就能再造神,因为在宇宙之初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现在这个世界的开始,也是其终结。但这个世界的终结意味着下个世界的开始,而那个世界就是弥赛亚。26岁的里德尔于是又写了一本书《太初》,但是这本书太玄乎很多人根本听不懂他在说啥。


笃信‘太初’的里德尔疯狂地寻找打破混沌的方法,企图成为神(没错,我给他安排了一个比永生高远一些的目标,他们四个在这个故事里都很有信仰,但越是信仰坚定的人越容易陷入疯狂)。

 

里德尔喜欢拿太阳比喻自己,冷酷无情且草菅人命,总是强调尽管行星孕育生命,恒星寸土不生,但恒信的地位高于行星。在他心里人命和缔造神这个远大的目标相比实在一文不值。《太初》不像《摘星者》那么引人注目,倒是为里德尔吸引了一群追随者——沃尔普斯骑士团,在里德尔逃亡到英格兰之后更名为圣殿骑士(没错,不起一个中二的名字那还是里德尔么)。由于当时新罗马在前任教宗的领导下岌岌可危,里德尔打算先下手为强,实现一个小目标,摧毁梵蒂冈取而代之,于是刺杀了前任教宗。

 

然而出乎他的预料,在梵蒂冈群龙无首时,魔法界突然杀出一号新人物——盖勒特·格林德沃。一番角逐后格林德沃反倒利用这段权力真空建立了第一帝国。格林德沃是军人出身,而里德尔只是个臭教书匠,真打起仗来里德尔根本不是格林德沃的对手(捂脸)。里德尔和格林德沃龙虎斗的时候梵蒂冈又在喘息之余选贤举能,推选了一位更强大的后起之秀——阿不思·邓布利多。而后来里德尔才发现邓布利多其实是一个情报大手,凤凰社这个比沃尔普斯骑士团更有历史的精英秘密团体就是邓布利多的手笔!

 

…里德尔当时的心情是懵逼的。

 

一直在象牙塔里待着,没想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而他的副手哈利·波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没帮上啥大忙(捂脸)后来还叛变地把自己和里德尔相处七年的记忆全都交给邓布利多,导致邓布利多对里德尔了如指掌,寥寥几招就把里德尔从地中海赶走了。

 

…里德尔懵逼 x 3。

 

其实里德尔一直很信任哈利,因为哈利追随他很久,而他并不知道哈利是詹姆和莉莉的小孩——波特是一个常见的姓,他也不记得自己杀过一个波特。当年里德尔会杀詹姆和莉莉是因为他想窃取凤凰社保存的一个秘密——弥撒亚——没错,凤凰社是魔法界的郇山隐修会。据说凤凰社的成员里有一个保密人被称为‘默示’,用赤胆忠心咒守护着弥赛亚的秘密。西弗勒斯·斯内普告诉里德尔詹姆是保密人,但请求里德尔放过莉莉。里德尔答应了。里德尔自创了一种黑魔法,能从死人的脑子里提取记忆,所以去了就把詹姆干掉了,然后发现詹姆不是默示。一怒之下把莉莉也干掉了,但莉莉也不是默示。由于凤凰社是保密性很高的组织,里德尔不知道其他成员的身份,只能离开。哈利幸免于难,因为他只有一岁,显然不是默示。弥赛亚事件就发生在里德尔的思想转型期。

 

你是不是想问,如果弥赛亚事件发生在这期间,哈利不是比里德尔小很多么?是的,哈利比里德尔小整整24岁,所以哈利16的时候里德尔已经40了。哈利·波特才是小狼狗。虽然他嘴上总是说自己是行星,但他曾在三个不同的场合把里德尔,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三颗恒星气到吐血。所以哈利是名副其实的Star Catcher。

 

最终里德尔其实在不知不觉的状态(混沌的状态,笑)中推动了弥撒亚的降临——而真正的弥撒亚也和他当初预想的完全不同。

 

人物性格:

 

里德尔是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天才,一个纯粹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疯子,合并一下就是一个纯粹的疯子。他一直很喜欢哈利,觉得哈利是除他自己以外他见识过的最纯粹的人,有他年轻时的影子,何况哈利还是他的书迷。不过也是因为哈利比他小很多,他单纯地认为哈利不会给他带来威胁(后来证明他想多了)。里德尔脾气急,曾在发现哈利背叛时一怒之下掰碎了哈利的魔杖和他的灵魂,后来又后悔了(毕竟是唯一一个理解自己的人,不能一下就给弄死了),然后用他自己的灵魂把哈利的灵魂黏了起来(捂脸),也给了哈利那道著名的伤疤。里德尔很持之以恒(也是爱钻牛角尖的表现),被赶到英格兰之后迅速地东山再起(这回哈利比较给力,虽然哈利有他自己的打算),后来隔着英吉利海峡又和阿不思盖勒特博弈了三百回合,很久之后里德尔才意识到这是当年他写的《摘星者》的自证预言。

 

--

 

如果上面这些你都看完了,肯定知道我为啥要长文改短。做人设的时候很开心,但做完我就傻眼了——这什么鬼什么长,是我自己写出来的吗——而且上面只写了两个主角的人设但事实上这篇文有四个主角。阿不思,盖勒特,和伏地魔还分别有自己的粉丝团——梵蒂冈枢机团(纽特和奎尼是阿不思的副手),圣殿骑士(除了哈利,马尔福,卡卡洛夫,莱斯特兰奇是另外三个启示录骑士),和玫瑰军团(文有格雷夫斯武有罗斯爱尔)。此外还有一些边缘人物,什么财力供给美地奇家族啦,外挂供给尼可梅勒啦…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套HP世界的三国杀,每个人物自带技能(是忠?是奸?我杀!我闪!)所以真要写起来很费劲,可能会出现‘啊我就写个10W字的中篇’然后写了30W字还没结束的情况(捂脸)。不过无论如何,我觉得里面有很多梗还挺有趣的,无论是梗还是故事喜欢的太太都尽管拿去用。


我隐藏了最后的弥撒亚,因为弥撒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就让我的弥撒亚停留在我的脑洞里吧。以文化水平高又不中二的格林德沃领导的玫瑰军团的问候作为结语:

 

愿玫瑰在你的剑上盛开。


评论(9)

热度(141)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